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_帕米尔高原上的生命颂歌
作者:张凡(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牟欢(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期,由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打造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全国公映。该影片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以朴实真挚的影像再现戍边英雄拉齐尼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作品以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为创作底色,凭借电影化的语言塑造帕米尔高原上那位催人泪下、真实可感的英雄形象。
作为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既全面而深入地挖掘真实事件本身,同时把观众的接受层面考量进来。编剧深入发掘原型人物的戍边人生,拍摄过程中一遍遍重走拉齐尼巡边护边的必经之路——从盘龙古道到吾甫浪沟,从雪岭冰河到悬崖峭壁,在现场感悟平凡人物的伟大之处。拉齐尼英勇牺牲的事迹广为人知,在观影前人们已对影片将要呈现的内容有一个“真实性”的预期。所以,电影的整体呈现遵循真实性原则,从生活真实出发,对主人公拉齐尼的巡边戍边经历进行了艺术化整合与叙写,以此构成再阐释的精神内核。与此同时,主创对拉齐尼故事的呈现没有局限于英勇牺牲这一事迹本身,而是通过拉齐尼的爷爷、父亲以及身边的战友对他的戍边人生的讲述,来表现他对为国戍边事业的热忱与担当。进一步说,影片将观众的生活空间和故事空间勾连起来,使它们产生了积极的互动效应,进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精神感染力和情感上的深切共鸣。
影片的真实质感也离不开电影语言的细节刻画。该片对人物经历的细节捕捉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拿捏有度。在巍峨的雪山之巅,矗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界碑上“中国”二字的描红足见家国情怀在戍边战士心中的分量。虽然这里终年积雪,险峻陡峭,人烟极少,他们却坚韧如鹰,祖祖辈辈,坚守于此。影片中若干细节的勾勒都为表现拉齐尼英勇救人做前期铺垫,从儿时陪伴爷爷、父亲巡边,到拉齐尼自己成为戍边队伍的主力,在条件极其恶劣的雪峰上,牦牛也是戍边的一分子,而牦牛皮鞭在家族中则成为传递为国戍边使命的一种象征。心系祖国的拉齐尼从父辈手中接过的不只是一根普通的皮鞭,而是为国巡边戍边的崇高使命和责任。纵观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叙事没有忽视这些细微之处,通过影片的画面语言呈现了巡边路上的牦牛、牦牛皮鞭的代代接力、国界碑上描红的“中国”二字等,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使拉齐尼的英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总之,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作以“真实性”为底本,尽己所能地在电影叙述中重新建构这份“真实”,同时借以表达和传递植根于边防军民内心深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精神意志。这种耳濡目染的爱国主义精神促成影片主题的升华。蜿蜒曲折的盘龙古道默默诉说着戍边战士卫国守家的荡气回肠,更祝愿战士们巡边戍边之路多坦途,少弯险。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3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