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明的“大学投资者”:注资风投 入股格力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刘菲

  2015年8月18日,据海外媒体报道,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Group)CEO张磊成功吸引了从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到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等一众名校高达几十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成为最新加入这一行列的大学,该校计划向高瓴资本投入大约2亿美元。斯坦福的最新投资承诺意味着,高瓴资本将为美国10个最富有大学中的至少6所开展投资活动。

  在欧美,名校的大手笔投资并不罕见。事实上,哈佛、耶鲁等顶尖高校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除了拥有超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拥有雄厚的基金作后盾——在投资回报方面,这些大学基金完全不逊于主权基金。

  哈佛基金:看好海外新兴市场

  300多年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的牧师约翰?哈佛以780英镑的捐款和400册图书组建了哈佛大学的前身。300年后的今天,除了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外,哈佛大学还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高校捐赠基金“哈佛大学基金”(以下简称“哈佛基金”)。

  1925年,在校友的提倡下,哈佛大学基金会正式成立。仅仅在这一年内,就有3261位校友共捐赠了123544美元。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笔资产使其保值并增值,哈佛大学通过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和改善哈佛大学的财务状况。

  真正让哈佛捐赠基金走上正轨的是1974年成立的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HMC)。

  该公司隶属哈佛大学董事会却单独注册,从事百分之百的商业性经营,和华尔街的投资管理公司没有什么差别,拥有自己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校长、大学司库、财政副校长、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等。只不过因为隶属非营利性的哈佛“母公司”,哈佛管理公司被划归为非营利性的商业公司范畴。在业务机构方面,哈佛管理公司下设对内业务部和对外业务部两个部门,每个部门又设不同的投资小组,由基金经理实施具体的投资项目。

  哈佛管理公司管理哈佛的捐赠基金、养老金资产(Pensionassets)、运营资本(WorkingCapital)、延期给予结余(Deferred-givingBalances)资产等,捐赠基金是其中最大的部分:2008年6月30日,哈佛管理公司管理452亿美元资产,捐赠基金高达371亿美元。

  成立哈佛管理公司后,哈佛大学的投资更加多元化,从美国股票到国外股票再到新兴市场国家股票,从主要投资不动产、政府债券到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这样拥有绝对回报的项目,所有这些投资无不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风险,审慎投资。

  从投资组合上说,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投资总账户把捐赠基金主要分成12个类别的投资组合,主要有美国国内、国外股票、商品(石油、粮食),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私人股本以及新兴市场股票等,每个类别的资产都是经过董事会研究后上报给哈佛大学董事会的—如果得到批准,这些投资组合的比例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12个类别的投资组合中,哈佛管理公司十分重视股权投资和新兴市场股票投资。2012年,这一部分的收益占哈佛基金全部收益的48%:12%来自美国国内股票,12%来自外国股票,12%来自对新兴市场股权投资,剩下的12%来自私募基金投资。

  在2007-2010的金融危机中,哈佛基金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基金总额从369亿美元一度下降到256亿美元。为应对危机,哈佛管理公司新设首席危机处理官一职,且由总裁本人亲自管理,旨在总结投资的经验教训,审慎评估投资风险,适时推出新的投资手段。

  虽然根据2012年上半年财报,截至今年6月底,哈佛大学基金的投资亏损了0.05%,是4年内第2次投资回报下跌,令哈佛大学基金的总资产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亿美元,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哈佛基金的霸主地位:2009-2011年间,哈佛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42%,如果综合最近20年内的表现,哈佛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2.29%。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回报,即便按照主权基金的标准看,也属表现出众。

  值得注意的是,哈佛管理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这些新兴的海外投资市场。2011年,哈佛基金的海外股权投资收益率是美国国内股权投资收益率的一倍。

  耶鲁基金:持股格力最多

  事实上,海外大学基金会的具体投资标的很少为外界所知,耶鲁大学基金会是个例外:在中国,它直接使用实名进行股票投资,虽然持股个数不多,但还是能让外界大概了解其对中国股市的投资思路。

  目前,耶鲁持股最多的是格力电器(2012年通过定向增发投资了6.48亿元,当时的发行价为17.16元/股)。如今,这部分股票的市值超过20亿元。在中国,耶鲁基金其他的投资方向还包括地产、高新园区、机场和铁路等。

  与哈佛大学基金会成立管理公司不一样,耶鲁大学基金会使用另一种模式。该基金会于1985年开始由大卫?斯文森(David F. Swensen)领导。2013年,耶鲁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07亿美元。斯文森认为,大学基金会可以通过修改薪酬制度(包括使用激励薪酬)、聘用外部顾问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在保持一定投资能力的情况下避免独立投资管理公司模式的种种弊端。

  耶鲁大学基金会在大卫?斯文森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回报,后来许多大机构的管理人都出自斯文森的门下,例如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首席投资官多娜?迪恩(Donna Dean),就在斯文森手下工作过7年。

  固定收益方面,耶鲁大学基金会的配置比例只有4%,远低于哈佛的11%,在斯文森和他的同事看来,由于固定收益的预期收益率并不高,所以耶鲁大学基金会给出的相应配置非常低。

  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还在1990年率先将“绝对回报”归为一个独立的资产类别。顾名思义,“绝对回报”提供独立于市场走势的回报,一般是由金融机构提供的事件驱动或价值驱动的对冲型产品。这一资产类别在耶鲁大学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占比达18%,过去10年里为耶鲁带来了两位数的年化收益。

  耶鲁大学很早就对这一类别进行了较高比例的配置,它投资这类资产的核心方式是将投资经理(机构)和基金会的利益绑在一起,投资的具体方式如利益追回、门槛收益率等机制,如今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类对冲基金产品中。

  海外市场方面,耶鲁大学基金会将8%-14%的资金投资给了海外市场。由于国内外资产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因此,投资海外市场可以在收益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基金的风险水平。在海外市场中,增长强劲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也是耶鲁大学基金会非常重视的地区,其一半的海外资产配置在这些新兴市场。

  通过挖掘市场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和利用市场的无效性,过去十几年来,耶鲁基金会在海外投资上获得了12.7%的年化收益率。

  投资者多为张磊同门

  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与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从不避讳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2010年,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
8万美元。这是截至当年,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张磊称“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

  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金融学学士学位后,张磊于1998年前往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获得了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和MBA。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他曾在著名的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实习,并师从西方机构投资教父大卫?斯文森,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投资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书期间,张磊还把斯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译成了中文,翻译过程中,张磊开创性地将“fiduciary”和“endowment”这两个词翻成中文的“信托”和“承兑”。

  毕业后,张磊受师父邀请,进入耶鲁捐赠基金,近距离跟着世界最顶级的投资大师实战操作。

  2005年回国创立高瓴资本集团时,张磊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提供的2000万美元起家。随后,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又追加了1000万美元。在某种程度上,耶鲁大学捐献基金是高瓴资本集团幕后的重要推手。高瓴资本的名字就来自纽黑文的一条大街,距离耶鲁投资基金办公室的原先所在地只有一街之隔。

  投资高瓴资本的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得克萨斯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除得克萨斯大学,其他大学的捐赠基金负责人都是耶鲁大学首席投资长大卫?斯文森的前员工。与张磊一样,斯坦福大学捐赠基金负责人华莱士(Robert Wallace)也毕业于耶鲁大学,入行时也在斯文森手下工作。

  除了与耶鲁基金和史文森的密切关系外,高瓴资本被美国众多大学投资者青睐,与其自身高超的投资眼光密不可分。

  张磊最早押下的赌注之一是腾讯。他在2005年买了该公司的股票,腾讯当时最知名的产品是QQ通讯工具,公司价值不足20亿美元。如今,腾讯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价值超过1600亿美元。

  高瓴资本也是推动京东上市的最大幕后功臣。2010年,高瓴向京东投资2.55亿美元。

  除了撮合腾讯与京东的合作,2014年,高瓴与腾讯及印尼最大的媒体集团公司Global Mediacom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推广微信业务。目前,微信已超越TwitterFacebook,成为印尼国内最受欢迎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

This article is automatically posted by WP-AutoPost : WordPress自动采集发布插件
使用文档,WP-AutoPost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