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公司Misfit如何从小米“取经”?
刘佳
尽管Misfit是一家诞生在硅谷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但它的CEOSonnyVu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中国——每隔4~6个星期,他就会从美国飞到中国。
除了为Misfit搭建中国本土团队、拓展中国市场外,他有时也会和投资方小米、京东聊聊合作,偶尔还去中关村电子卖场走走,看看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的情况。
“中国是和美国一样重要的市场。”SonnyVu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说,目前Misfit已经在中国的深圳、北京等地建立本土的研发、市场和服务团队,预计今年中国员工将超过50人。
与中国的“缘分”
成立于2011年的Misfit,由SonnyVu和苹果公司前CEOJohnSculley(约翰·斯卡利)、AgaMatri联合创始人SridharIyengar(斯瑞达·艾扬格)三人共同创立。
Misfit是众筹的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1月,Misfit首款产品MisiftShine登陆Indiegogo进行众筹,在10小时之内完成了1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两个月的筹款期内总共筹集84.7万美元。随后,Misfit与苹果达成合作,Shine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苹果零售商店内销售。到了2012年10月,Misift获得了李嘉诚旗下HorizonVentures领投的1520万美元B轮融资。
SonnyVu曾在微软中国工作,因此Misfit在创立后就一直关注中国市场。Misfit有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通过京东、天猫等线上销售和苹果店等进行线下销售。
SonnyVu甚至在早年接受外媒采访时坦言,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产品在中国卖得这么好。
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的本土化市场,Misfit决定买下一家中国的智能硬件公司。
然而在去年年底,Misfit拿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小米、京东以及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和投资过小米的纪源资本(GGV)在内,共计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SonnyVu对记者回忆,当时接触小米之后,雷军的建议是,“不要买公司,还是让小米来投资Misfit。”
对于小米的投资邀约,SonnyVu一开始有些犹豫,因为Misfit并不缺少资金。但后来考虑到中国未来的战略合作,以及GGV表示愿意跟投小米的承诺,Misfit接受了这一投资。
而在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的牵线下,京东和小米、GGV一起投资了Misfit。
用当时李宏玮的话说,“智能硬件是个全球化、多点作战的市场,全球化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融资后,与京东和小米的良好纽带不仅帮助Misfit在中国拓展消费级市场,也将加快该公司在可穿戴领域的产品研发速度。”
目前,京东是Misfit在中国线上销售的重要渠道。SonnyVu告诉记者,目前包括京东、天猫在内的线上渠道,已经占到Misfit中国销量的50%以上。
同中国公司合作
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投资的Misfit,从小米和京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SonnyVu说,Misfit要想做好本地化,自然需要了解中国本土市场。在小米身上,小米和粉丝的互动,听取粉丝的声音,令Misfit受益匪浅。目前Misfit在中国的市场的用户推广也以线下粉丝活动为主,而非大笔资金投放广告。
此外,无论小米还是京东,快速试错和快速更新迭代的做法,也是Misfit努力的方向。
“与小米和京东商城的合作还可以加速产品开发。”SonnyVu此前表示,“与小米这种懂得如何做大规模、快速生产的公司建立合作,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更何况,我们不只是看重他们本身,还看重他们投资的公司。”
他对记者提到,小米生态链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小米移动电源的紫米、与做小米耳机的加一联创,二者都属于创业期,但成长飞速的公司。
然而“小米系”还有做手环的公司“华米”。SonnyVu认为,“掏13美元购买一个手环的人,和愿意花100美元购买手环的人,是非常不同的。”
事实上,此前负责小米生态链投资的副总裁刘德也对记者表示,对Misfit的投资是一种策略式的投资,因为它身处硅谷对前沿信息更加敏感。而同时投资华米和Misfit后,小米希望这两家公司未来在产品上会有合作。
在SonnyVu看来,产品的研发、制造并不是问题,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触及中国消费者,了解中国消费者。
他认为,和欧美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的务实特性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信奉物有所值,而需求也有不同,因为空气质量等原因,中国用户的户外运动习惯没有欧美用户明显。
目前Misfit的做法是从小米、京东身上“取经”,并在中国建立设计团队,专为中国市场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此外,Misfit已经在深圳、北京等地建立本土的研发、市场和服务团队。
SonnyVu还告诉记者,Misfit的智能家居产品如睡眠监测器MisfitBeddit、无线连接的可变色灯泡Bolt以及与施华洛世奇的合作产品将很快在中国面市。
在推出一系列智能穿戴设备之后,Misfit也面临着如何让它们不再像“智能玩具”的考验。
“现在一部分人不习惯佩戴智能手环。觉得它们仍然像智能玩具”,SonnyVu认为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产品不好看、佩戴体验不好;第二个是设备充电频繁;第三个原因是用户们真的不明白手环的用处在哪儿。”
“智能可穿戴设备才刚刚起步。”SonnyVu说。他预计,未来的智能手环将有更多实用的功能,例如实现移动支付、操控家电,以及保护用户安全等等。“这些变化不会在明天就发生,但很快就会到来。”
569资源网发布
原文地址:http://tech.sina.com.cn/i/2015-04-30/doc-iavxeafs65667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