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报都要打码,《新鲜》把观众看吐了

我是吃肉党。

人生信条是,“大吃大喝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可以吃得不奢侈,但不能缺了肉。”

回锅肉、红烧肉、锅包肉、粉蒸肉…

看到丰腴肥美、油脂丰盈的肉肉们,哈喇子就流一地。

悲催,我最近患上了厌肉症。

一见到肉,就犯恶心。

说不来不怕大伙笑话。

全是被一部电影给害的——

《新鲜》

Fresh

2022.3.4

注:本文有剧透

社交软件没真爱,只有海王和渣男。

诺亚(黛西·埃德加-琼斯 饰演),性别女,母胎solo。

讨厌尴尬的寒暄、厌恶你问我答、互发短信的约会程序。

她不相信真爱,认为相信真爱的人都是白痴。

即便如此,她还是违心地渴望一份真感情。

盯着社交软件,左刷右刷,像在乏味地点菜。

这个模样不帅,那个性格看起来不好,还用假照片…没有一个能让她看上的。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主动搭讪,“嘿,美女,干嘛呢。”

看到对方头像是条小狗,她礼貌地回复,“没干什么,狗狗很可爱,叫什么名字?”

本以为是正常交际,绿色无公害。

竟招惹一连串的污言秽语。

“你现在穿着什么?”

“给我看看你的身体,我会让你湿透的。”

紧接着,对方还甩来一张下体照。

遇到猥琐男了,真下头。

一次次充满期待的约会,一次次抱憾而归。

诺亚悲观地认为自己不会在现实中相遇爱情了。

未曾想,自己在杂货店竟被丘比特扎了一箭。

一位叫史蒂夫(塞巴斯蒂安·斯坦 饰演)的男子前来搭讪。

迷人微笑、蹩脚笑话、模样还帅,她彻底心动了。

没聊几句,两人就交换了电话。

后面的剧情,想必大家都能猜出来。

约酒、约饭、滚床单,两人发展迅速,确立情侣关系。

女孩们,注意咯。

在社交软件、酒吧、夜店等地方认识的男人,98%的概率有问题。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诺亚,根本顾不上这些防骗攻略。

她不清楚自己小命即将难保,危险正在逼近…

>>>>性转版《逃出绝命镇》

开头甜言蜜语,后面恐怖逃杀。

《新鲜》这部电影,很容易令人联想起《逃出绝命镇》。

后者算是近年好莱坞恐怖片的范本。

45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2.55亿美金的票房,是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美国剧作家协会票选出21世纪绝佳剧本名单,它还高居榜首。

《逃出绝命镇》

可以这么说,《新鲜》基本复刻了《逃出绝命镇》的故事模板。

一对甜蜜情侣进入偏远郊区,其中一人陷入对方设置的圈套。

与此同时,一个局外人意外发现端倪,前去营救被害者...

只不过,受害者从黑男变成白女罢了。

标题:回家 上图:《逃出绝命镇》;下图《新鲜》

两个故事雷同,但核心立意不同。

《逃出绝命镇》聚焦种族歧视、讽刺白人至上主义,而《新鲜》则对准物化、消费女性身体的当前热门议题。

日本社会学教授上野千鹤子与漫画家田房永子对谈中,提到过。

“男性会对女性的器官产生欲望,但不会对女性的人格产生欲望。他们唯有将女性的人格还原到器官上,才能产生欲望。每个男性都会无意识地进行这样的物化操作。”

换句话说,物化烙嵌在男性潜意识里,再凭借资本权力,用商品化改造和消费女性。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父权审美观会强押在女性身上。

诺亚的约会对象之一,围巾男就是典型。

人还没见面,他就发短信提醒女方,吃饭的地方只收现金。

虽然女方不介意付饭钱,但约会以这种方式开始多少显得奇怪、膈应。

饭桌上,他以自我为中心,叨叨个没完。

而且,言多必失,一下捅了马蜂窝。

“我觉得我们父母那一代的女人,她们更在乎穿着打扮,更有女性气质。但现在的女生们都喜欢穿宽大的衣服,像罩了一个毯子一样。

因为我觉得你穿裙子会很好看,当然并不是说穿毛衣不好看…”

这人一定是猴子请来的逗兵。

他凭什么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在他人之上?

人家女孩有自己的穿衣风格,碍着你什么事了?

是吃你家大米了,还是废你家布料了?

饭后告别,围巾男提出下次再约,诺亚果断回绝。

毕竟,换做谁,都受不了这样一个对外人指指点点、种族歧视、大男子主义的家伙。

结果,围巾男反倒发火了。

“我只是出于礼貌,你甚至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祝你找到一个男人,你这个自大的婊子。”

WTF?

一句拒绝,竟把白男自尊打碎一地,这也太脆弱了吧。

另一方面,男性将女性进行商业化,并定义成商品。

女人,是菜板上的肉。

在父权资本主义这本书里,满本写着三个字,“吃女人”。

《新鲜》借助“吃人”这个设定,把物化消费女性的概念浅显地表达出来。

这肉泥,是我的噩梦

电影里,有一个专吃人肉的地下组织,汇集了一群脑满肠肥的男性特权者。

他们认为女人的味道更好,因而只吃女人。

而且,女人越新鲜,肉就越值钱。

至于味道,我找到一段亲历者的文字可供参考。

“脚上的肉不好,屁股的肉太厚咬不动。

舌头很好吃,把它放进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很有嚼劲。

如果想要一场肉体盛宴,最应该吃大腿的肉。”

看完这段话,我当场呕吐。

物以稀为贵。

这人肉价值可不菲呢。

一份狮子头刀削面,就要上万美刀。

红彤彤的肉丸,还带着一点点血色,这等高端料理,只配特权男性吃。

这红烧狮子头,我难以下咽

除了肉,还衍生更多生意。

头发、配饰、衣物...凡是女人使用过的物品同样能卖上好价钱。

这群人靠着权力和金钱,游走在地下交易,把女性的一切当成商品,体验感官刺激、挑战人伦。

“我们不但应当反对男子压迫女子的举动,并且应当反对女子压迫女子的举动。”

电影不但把矛头指向男性,还指向部分既得利益的女性。

例如,史蒂夫的老婆。

从种种细节来判断,她应该遭受过吃肉集团欺辱。

然而,作为受害者,她没有做出反抗,f反而选择成为史蒂夫的附庸和助手,助纣为虐,残害姐妹。

这层人物设计,突破性别局限和桎梏。

格局一下子放开了。

>>>>吃人就是噱头

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曾炫耀自己的经历。

“人肉是人间美味,味道不好的说法只是谣言,毕竟吃人是禁忌违法的。

如若人们发现人肉好吃的真相,肯定男人都会开始吃女人。”

吃人,终究是争议性、轰动性。

只可惜,《新鲜》既没有去刻画食人魔的背景与性格,也没有深扒吃人群体、食人癖好。

总体来说,它的立意停留在感官刺激,太肤浅。

无非只是用一个恐怖爽片的外套,讲述一个姐妹联手斩渣男的复仇戏码,顺带一点女性议题。

唯一的反派,还被写成了恋爱脑。

《新鲜》作为一部吃人题材的恐怖片。

不像《美国精神病人》对准资本主义精英异化的敏锐触角;缺乏《汉尼拔》神秘而又危险的迷人拔叔的角色;更无法企及《生吃》里女子反攻嗜血的尺度。

它,只是一部平庸的性转版《逃出绝命镇》。

停留在噱头之上。

不深刻,不震撼。

以至于,连“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这样的口号,都变得无力了。

食人,还是拔叔牛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