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新增和死亡病例持续三周下降,世卫组织为何仍维持最高级别警报_
最近三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均连续下降。许多国家正在取消公共卫生和社会限制措施。
不过,世卫组织4月13日仍提醒称,新冠疫情大流行远没有结束,现在还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维持最高警报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能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也是自2020年1月30日起其为新冠疫情一直保留的“头衔”。
与过去两年多相比,最近几周,全球疫情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令人欣喜。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10日的一周内,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连续第三周下降。各国报告新增病例超过70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2万例,较一周前分别下降24%和18%。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初期以来死亡病例数最少的一周。
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的风险正在下降?最高级别警报是否会解除?
4月11日,世卫组织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视频会议,给出否定答案。该委员会由3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卫生领域专家组成。自2020年1月23日以来,该委员会基本每三个月开一次会,讨论新冠疫情,并向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报告。谭德塞之所以在2020年1月30日将疫情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接受了该委员会的建议。
本次会议是委员们第11次聚首。根据4月13日世卫组织官网发布的声明,当天的会议持续约四个半小时,由谭德塞率先发言。
“1月开会时,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一波感染和死亡潮正在开始。令人高兴的是,现在报告的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上周是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谭德塞在会上说,但“大流行”仍远未结束。随着新冠疫情大流行进入第三年,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是疲惫。经历了两年的社交隔离、家人分离、学校关闭等混乱后,人们已筋疲力尽。二是免疫。之前接种疫苗或感染引起的免疫能维持多久尚不清楚。三是变异。目前仍无法预测病毒将如何进化。他强调,现有医疗对策以及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仍很重要,世卫组织新发布的“战略防范和应对计划”为世界如何在今年结束疫情紧急状态提供路线图。
综合13日的会议声明和委员会主席、迪迪尔·胡森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的介绍,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几方面问题:新冠变异毒株;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公平获得;疫苗保护和供需变化;混合免疫;病毒传播的未来场景和挑战;会员国如何应对等。
委员会成员在会上主要达成几方面新的共识。
其一,围绕病毒特性,委员会认识到,新冠病毒是一种尚未确立其生态位置(ecological niche)的新型呼吸道病原体,持续发生不可预测的病毒进化,具有传播广、传染性强等特点,持续造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脆弱群体尤为如此。
其二,围绕现行措施,委员会担心,不当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耐药变种的出现;一些国家放松防疫、减少检测,影响了全球监测病毒演变的能力;各国不一致、不适当的国际旅行相关措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三,围绕后续应对,委员会强调,各国需继续在监测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协调,向全球监测平台提出及时可靠的报告。全球监测活动需更重视发现家畜和野生动物中的感染情况和可能的宿主。这将有助于全球了解病毒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新变种的出现,及时识别和评估公共卫生风险。
其四,概括而言,新冠疫情大流行仍是非同寻常的事件,继续对世界各地民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持续存在国际传播和干扰国际交通的风险,需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委员会同意,新冠疫情大流行仍是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向世卫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
“新冠疫情大流行远未结束。现在不是对病毒放松警惕的时候,不是弱化监测、检测和报告的时候,也不是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松懈、放弃疫苗接种的时候。”委员会主席胡森13日说。
谨慎解读数据
世卫组织的上述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本周早些时候,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例数据时就提醒称,应谨慎解读数字上的变化。较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不一定意味着“较低的风险”。因为随着上一波病毒高峰开始消退,许多国家已改变检测和监测策略,这意味着发现的病例较以前大幅减少。
此外,“一些国家的病例仍在严重激增,这给医院带来压力。”谭德塞13日说,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病毒的传染性变得越来越强,且仍致命,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获得医疗保健和抗病毒药物的未受保护者和未接种疫苗者。
总的来说,全球抗疫形势仍然胶着。4月12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5亿例,累计死亡超过618万例。
目前,世卫组织正在密切关注一些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包括BA.2、BA.4和BA.5 以及检测到的另一种重组毒株BA.1和BA.2。
数据显示,在过去30天收集的已测序且上传到全球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数据平台的样本中,奥密克戎毒株占到99.2%,德尔塔毒株的占比不到0.1%。
世卫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克尔霍夫指出,由于样本和测序数量有限,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病毒在流行病学和严重性方面的明显变化。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朱瓅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