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深一度)中国坚决对“洋垃圾”说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郁):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北京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如期实现了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今年,将继续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深化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成效。那么,“洋垃圾”具体指什么?中国为何要坚决对“洋垃圾”说不?

今年年初,天津某公司向海关部门申报了一批牛皮革货物。但天津新港海关在开箱查验时却发现,这批货物上层是整张牛皮革,下面却隐藏着大量皮革碎料,甚至还带有皮毛。天津新港海关缉私部门随即对该案予以立案侦查。

天津新港口海关工作人员说:“经现场鉴定,鉴定为我国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洋垃圾’。”

据了解,“洋垃圾”是一种俗称,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五金等。专家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制造业等诸多产业对各类进口原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一些作为原料进口的废物成为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后确实产生了效益,我国也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对“洋垃圾”说不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我国分步有序推进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2021年1月1日起,根据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我国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表示:“从2017到2020年,经过4年的努力,我国如期实现了在2020年底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专家认为,从允许进口到限制进口再到禁止进口,对固体废物入境的监管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将迎来一轮淘汰升级,也有利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质升级。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秘书长崔燕说:“国家标准对原料的杂质含量、水分的含量,包括金属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它的来源,还有具体分类检验的方法都做了相关规定。(符合这些条件的)就不是固体废物,而是正常的原料。”

据介绍,保护发展中国家免受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所带来的健康和环境危害,是1989年通过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的根本宗旨。《巴塞尔公约》在序言中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

在中国全面拒绝“洋垃圾”后,固体废物主要出口地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转而寻求其他国家作为替代市场,一些东南亚国家成了西方国家固体废物出口的主要目的地。随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效仿中国,收紧固体废物进口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欧盟、日本等主要“洋垃圾”出口地也开始加快国内废物回收基础建设。《巴塞尔公约》的原则之一——“固体废物在产生国就近处理”在全球进一步得以落实。

中国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表示:“中国政府禁止垃圾进口的目的,并非单纯堵截垃圾于国门之外,而是借此推进全球废物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我国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后,仍有个别不法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使,通过伪报、“影子商品”、“蚂蚁搬家”、“偷梁换柱”等隐蔽方式走私洋垃圾。数据显示,2021年海关总署共立案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110起,查证涉案废物4.2万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禁止“洋垃圾”进口配套监管制度,严防“洋垃圾”走私和变相进口“洋垃圾”,同时履行《巴塞尔公约》责任义务,防止我国固体废物出口造成进口国环境污染。

阅读剩余
THE END